
平语近人心得体会
袁 帅
央视一套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开播,40分钟不长不短,一集电视剧的容量,但为民二字却容纳了13亿百姓。向观众诠释了“一点一滴之初心”。古诗词经过岁月的沉淀,其背后的文化精髓弥久陈新。不得不说我们现在的综艺类和语言类的电视节目越来越精良,也越来越有中国特色,这才是中国文娱的正确打开方式。无论是制作宏大的记录片,还是展现传统文化的综艺类节目都蕴含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囊括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壮观,时间的纵深,地域的横向让我们越来越接近梦想的彼岸,此次百家讲坛特别节目也包含其中。 “一枝一叶总关情”,直指人民,开篇即是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充分体现了人民和官吏的关系。古有“一钱太守”刘宠殚精竭虑,为百姓造福,呕心沥血,堵住了恶吏搜刮民财。今有“政和速度”廖俊波雷厉风行、令行禁止,他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把他装进心里。无论是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责任担当”精神已浸入骨髓、深烙于心。共产党人主动挑起肩上的责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责任”二字虽然笔画不多,但是要真正“书写”出这两个字的深刻意义,离不开党员干部们脚踏实地的态度,少不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也缺不得顽强拼搏的作风。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孔繁森、“绿了荒山,白了头发”的杨善州等等,这些党员干部无不把责任扛在肩上,无时无刻不践行对人民的责任。我们今天的很多基层干部并不能够真的称为干部,他们吃住在基层,工作生活在田间,那里就是他们的根,人民群众是水,党的政策是光,他们是一粒粒饱满的种子,带领着老乡们长成一片片硕果累累的庄稼,收获满满谷仓的粮食。如果非要给他们一个称谓,他们就是拉犁在前的孺子牛,遍寻草地的领头羊,开山劈石的穿山甲,更是造福百姓的贴心人。
平语近人学习心得
武奎安
“国无德不兴”,重“德”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传统。在经过殷周之际的变革后,周人就有了“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认识。近日,央视一套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开播,不得不说我们现在的综艺类和语言类的电视节目越来越精良,也越来越有中国特色,这才是中国文娱的正确打开方式。无论是制作宏大的记录片,还是展现传统文化的综艺类节目都蕴含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囊括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壮观,时间的纵深,地域的横向让我们越来越接近梦想的彼岸,此次百家讲坛特别节目也包含其中。
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华文化就形成了从人与动物的区别来看待人、要求人的思维方式,并把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点归结为具有仁、义、礼、智等德性。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华文化逐渐形成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态度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理想。习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我们都以张青彬为榜样,争做一名有良知、有道德的中国人,这必将成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党员干部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我们党员干部要以强烈的政治自觉,持续发挥表率作用,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措施,开展好各项工作。同时认真盘点年中各项基层党建工作,对照上级部门的工作要求努力补缺补差,确保全面完成2018年度各项基层党建目标任务。
平语近人心得体会
耿福立
近日,由中宣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之《百家讲坛》特别节目精彩亮相,万人空巷,令人振奋。自10月8日20:00首播以来,和全国亿万观众一起,我们被“平语近人”深深吸引,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恰如其分的经典用语,由主持人和思想解读人娓娓而谈,让我们耳目一新。更深深折服和敬佩于习近平总书记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朴实的文风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
从第一集《一枝一叶总关情》到10月11日播出的《国之本在家》,内容博大精深,气势恢弘磅礴。不论是已播出的《一枝一叶总关情》、《治国有常民为本》、《国无德不兴》、《国之本在家》,还是待播的《报得三春晖》、《只留清气满乾坤》、《绝知此事要躬行》、《腹有诗书气自华》、《恶竹应须斩万竿》、《天下之治在人才》、《咬定青山不放松》、《天下为公行大道》,习总书记的家国情怀,为国为民的赤诚红心,正熠熠生辉。从梁家河到中南海,从基层工作到治国理政,我们敬爱的习近平总书记怀着一颗“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以“诚意真心”一路走来,真正与民同苦、为民分忧。
秉性而谋,率性而为。坚守“政治所兴在顺民心”的执政理念,抱着“功成不必在我”的态度,孜孜以求于民之福祉、国之富强。40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扎实苦干、敢于担当的实干精神把一切回馈给了养育、成就他的中国人民。这些都缘于习近平总书记的一颗初心,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凭心而行,顺心而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便致力于为广大人民谋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响亮号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自信,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只要心连心,劲促劲,伟大的中国梦指日可待。
你,我,他,我们携起手来,新时代再出发 ,一路凭心而行,同心筑牢中国梦!
平语近人心得体会
李吉平
央视一套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开播,40分钟不长不短,一集电视剧的容量,但为民二字却容纳了13亿百姓。向观众诠释了“一点一滴之初心”。古诗词经过岁月的沉淀,其背后的文化精髓弥久陈新。不得不说我们现在的综艺类和语言类的电视节目越来越精良,也越来越有中国特色,这才是中国文娱的正确打开方式。无论是制作宏大的记录片,还是展现传统文化的综艺类节目都蕴含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囊括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壮观,时间的纵深,地域的横向让我们越来越接近梦想的彼岸,此次百家讲坛特别节目也包含其中。 “一枝一叶总关情”,直指人民,开篇即是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充分体现了人民和官吏的关系。古有“一钱太守”刘宠殚精竭虑,为百姓造福,呕心沥血,堵住了恶吏搜刮民财。今有“政和速度”廖俊波雷厉风行、令行禁止,他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把他装进心里。无论是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责任担当”精神已浸入骨髓、深烙于心。共产党人主动挑起肩上的责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责任”二字虽然笔画不多,但是要真正“书写”出这两个字的深刻意义,离不开党员干部们脚踏实地的态 ……此处隐藏6493个字……于作为要求我们要能够灵活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切实提升工作效率,而不一味的作无畏功;敢于作为要求我们在开展各项工作的时候,能够敢于思考、敢于创新,不畏首畏尾,大胆也能出奇效,勇敢才能攀高峰。
知“平语”以“近人”。“平语”让我们充满力量;“平语”让我坚守理想;“平语”让我们战斗在为人民服务的基层第一线。
平语近人心得体会
于杰宗
近日,《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在全国各大网站放映,其中第三集主要谈到立德,何为立德?德,是一把衡量做人准则的标尺,是一种隐性的社会行为契约,是一种引领社会风气的导向。
国无德不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顽强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有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有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无德不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百行德为首,百业德为先,纵观那些名垂青史的人,大多都是德行高尚的人。毛泽东同志要求党员同志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李大钊、焦裕禄、文朝荣等不怕牺牲、肯于吃苦、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道德楷模,感召无数共产党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锤炼道德品格,夯实道德基础。
官无德不为
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政德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为官者的道德水平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领导干部作风不正、品德败坏、腐化堕落,将会严重败坏党的形象和声誉,甚至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反之,为官者管住自己的手,管严自己的嘴,管紧自己的腿,不踩“红线”、不越“雷池”、不闯“禁区”,言行一致、施政以德,正直清廉,忠于职守,多为人民做好事、谋事实,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就会提升,社会思想道德就会进步。
平语近人心得体会
李 亮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三集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本集从“崇德、明德、修德”三个维度论述了“德”的重要性,同时也是对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以德服人,君子以礼待之。春秋时期,有人询问孔子用德去包容怨恨自己的人是否正确,孔子回答说:“怨恨我的人,我将用正直的道理去开导他,对我有恩德的人我将用思想去回报他”。习近平总书记曾经也强调“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真正的君子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心胸宽阔、海纳百川。众观历史,但凡成大事让后世铭记之人往往都是有“德”之人,屈原九死不悔沉吟泽畔;俞大猷多次被诬陷却依然精忠报国。古人用实际行动阐释了“以德服人”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我们后人更应发扬传承这一优秀品德。
同心同德,党员不忘初心。党员的同心同德是什么?入党宣誓词的八十个字清清楚楚解释了作为一名党员的应坚持的承诺与信仰。从“南湖会议”到井冈山斗争,从两万五千里长征到三大战役,涌现出许多抛头颅洒热血的共产党员,是这些革命先辈用自己活生生的例子给我们诠释了一名党员的坚守与信仰。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应紧紧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为最初的信仰从一而终,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奋斗。
厚德载物,方显大国本色。十八大以来,我们的“蛟龙”入海了,我们的“嫦娥”奔月了,我们的“天眼”建成了,我们的“北斗”导航了……诸多的成就让我们成为世界上真正意义上的大国。作为地球村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我们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给世界带来新的变化。“一带一路”的践行,让亚欧非大陆打通了经济的“任通二脉”,“亚投行”的建立加速了亚洲金融“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国正在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为世界的前进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彰显大国“本色”。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今天我们身处伟大的时代,更应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积极践行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名有“德”之人。
平语近人心得体会
近日,百家讲堂之《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栏目特别上映,第三集《国无德不兴》围绕“立德”主题,通俗易懂地讲明总书记关于“德”的论述,指明了党员干部道德养成之路。
德起着基础性和前提性作用。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国家就无法前进。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所以,立德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作为党员干部,更加需要以“德”为先,把立德当成必修课。
明大德,要立志报效祖国。总书记说“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大德讲的是国家之德。明大德对每一个个人来讲就是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爱国奉献是中华民族不竭的精神动力和传统美德,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也是激励人们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光辉旗帜。立志报效祖国,爱国为民就是大德。党员干部无论身在何处、职位高低、成绩大小,都需要把浓浓的爱国情怀落实到一行一业的奋斗中,在人民需要、社会需要、祖国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守公德,要始终为人民服务。众所周知,公德就是公共领域的道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这一社会公德规范也是耳熟能详,但对于一个特别的群体共产党人来讲,守公德就不仅局限于这些要求,而更加要求要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要坚定人民情怀,把人民群众利益和幸福放在首位,想方设法为群众解决急、难、险、困,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以赴、尽力而为,把一件件群众关心的事情办好,把一个个群众担忧的问题解决好,确保群众的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严私德,要时刻慎独慎微。私德简单来讲,就是私人领域的道德,就是私人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风尚、品质和习惯。党员干部的私德并非私事,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都体现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对于党员干部来讲,就必须严格修炼“私德”,严把“私”字,高标准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和操守,在当前朋友圈、微信圈、生活圈不断扩大的趋势下,要时刻拥有警醒警觉。习总书记说“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党员干部要继续传承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承担起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