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次公司开展“每人学习一本书”活动,促使我不得不去完成这一念头。通过人力资源科发的书目表,我发现了《决不拖延》这本书,当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什么原因让我对它情有独钟?当然,首先是为了要完成这次学习一本书的活动任务,必须得选一本书,而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看到《决不拖延》这本书名后, “拖延”两字击中了我的要害。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的我,自感存在着拖延的习惯,本可以马上完成的工作,有时却要放一放,拖;早上上班不到“最后时刻”不起床,拖;脚上穿的袜子脏了,老婆不说不会脱,拖;心里想到要去做某事,可不到紧要关头就是不动,拖……有时也自我批评,决不再拖,可总是恶习难改。看到这本书后,我有如获至宝的感觉,迫切地想知道此书中是否有对拖延习惯产生原因以及解决方法的阐述,为自己消除拖延的不良习性指点迷津。当我从头至尾读完它之后,的确感受到了它的力量,它解答了我心中长久以来的困惑;提出了我迫切需要建立的观念,为我解开了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困惑、茫然,让我有了方向感。
一直以为有时将一些马上可以去做的事情放一放并无伤大雅,反正我会把它完成。可是从来就没有想过,这样做的后果将是无休止的拖延,使时间白白浪费。反思自己,尽管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时间就是生命,青春无价,可是从来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去珍惜过。三十多年如过眼云烟,回过头来,有什么能让自己值得去回味和为之骄傲的事情?而这一切恶果无不与拖延密切相关。拖延使惰性滋生,懒惰往往都是因拖延而产生,拖延和懒惰就象一对孪生兄弟。因拖延而懒惰,因懒惰而碌碌无为,因碌碌无为使美好的人生离自己越来越遥远,可望而不可即,甚至连望都望不到,人生充满的只有平庸和无味。拖延让自己颓废,使别人领先。
拖延是一个不良的品质,一种坏习惯,是导致一切失败的根源。它通常表现为:在我们的工作中,自己总是被一些琐事缠身,不能将精力集中到工作中去;领导来催促了才动一下,缺乏主动性;虽然下定决心要立即行动,但就是找不到行动的方法;做事磨磨蹭蹭,工作久拖不决;情绪低落,对工作没有兴趣,缺乏激情;对人生没有什么愿望和追求,自甘平庸。有时也不满于自己拖延的现状,却又不去改变,每天都生活在等待和无奈之中。究其原因主要是意志薄弱,不敢面对现实,习惯于逃避困难,惧怕艰苦,缺乏约束自我的毅力。或者是目标和想法太多,致使无从下手,缺乏应有的计划性和条理性;再就是没有目标,或者不知道该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日复一日,拖延便成了习惯,诸如“再等一会儿”、“明天开始做”这样的语言和心理意念不知不觉就在心里存在,并自然而然带到了工作、生活和学习当中。
对自己自身能力的怀疑其实就是自卑的表现,如果我们总是怀疑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学识等自身素质评价过低;心理承受力脆弱,经不起刺激;谨小慎微、多愁善感,行为畏缩、瞻前顾后,那结果肯定就是什么事也做不成,就会无休止地拖延。自卑的对立面就是自信,自信就是自己要看得起自己。别人看得起自己不如自己看得起自己。走自己的路,别管别人说什么。
“三思而后行,一旦决定就全力投入行动”。立即行动,不要为拖延找借口,即使心存恐惧也要做,即使不知道后面的路怎么走也要走出第一步。其实很多我们认为难以完成的工作,只要我们走出了第一步,在不断的奋斗中一定会得到突破和超越。如果总是畏难而止步不前,那结果将是一事无成。
“选择了一个工作,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如果我们选择了一个工作,就应该全力以赴地去做好它,把它当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投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为之而奋斗,那你一定会满载收获。如果不喜欢它,那就应早作打算或选择放弃,如果总是想法太多,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鱼和熊掌都想兼得,那终将一无所获。
“快乐地执行”。尽管我们在现实中会遇到种种挫折、种种不快,让人难受、愤怒或者悲哀,但一段时间后回头看看就会发现,战胜了这些困难,自我价值得到了升华,便会拥有巨大的快乐。有时我们不能快乐、积极地去面对自己的工作,主要原因是担心执行以后得不到足够的回报和肯定。其实,只要我们相信社会是公平的,用一份良好的心境去寻找工作的乐趣,什么烦恼都会变得不值一提。幸福的工作从来都不是平稳安逸的享乐,而是战胜一个个困难之后的胜利感、荣誉感。
“认真去做,挑战自我”。我们的人生都是在不断的挑战自我时得到锻炼,挑战自我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的人生。最后的所谓成功,只是挑战自我这个过程中的副产品,真正的成功是我们勇于超越自己,从而活出自己来。
“找准位置,牢记职责”。一个人的首要职责是什么?通过阅读《决不拖延》后,我知道了答案,就是做好自己。只要我们摆正自己的位置,就像知道自己的脸面一样重要。我们有时侯总是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常常感叹自己无用武之地,但是,如果真的给了我们用武之地,我们又能拿出什么真招绝技来吗?其实,做能够做的事,力求做得最好,这才是做人的至要。
通过阅读《决不拖延》让我感悟到,成功者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强的能力,而是因为他们对工作的态度是立即执行,从不拖延,所以把握了成功。“时间不允许浪费,高效率地工作,活得就象明天就要死去一样!”这是每一个成功者所应具有的品质。
第二篇:《拖延心理学》读书笔记《拖延心理学》读书笔记
——12个拖延处理技巧
1、确立一个可操作的目标(可观察、具体而是在的),而不是那种模糊而抽象的目标。
不是:我要停止拖延
而是:我要在九月一日之前打扫和整理我的车库。
2、设定一个务实的目标。不要异想天开,要从小事做起。不要过于理想化,而要选择一个能接受的程度最低的目标。
不是:我绝不再拖延!
而是:我会每天花一个小时时间学习数学。
3、将你的目标分解成短小具体的迷你目标。每一个迷你目标都要比大目标容易达成,小目标可以累积成大目标。
不是:我打算要写那份报告。
而是:我今晚将花半小时设计表格。明天我将花另外半小时把数据填进去,再接下来一天,我将根据那些数据花一个小时将报告写出来。
4、 现实地(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对待时间。问自己:这个任务事实上将花去我多少时间?我真正能抽出多少时间投入其中?
不是:明天我有充足的时间去做这件事。
而是:我最好看一下我的日程表,看看我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做。上次那件事花的时间超出了我的预期。
5、只管开始做!不要想一下子做完整件事情,每次只要迈出一小步。
记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不是:我一坐下来就要把事情做完。
而是:我可以采取的第一个行动是什么?
6、利用接下来的15分钟。任何事情你都可以忍受15分钟。你只能通过一次又一次的15分钟才能做完一件事情。因此,你在15分钟时间内所做的事情是相当有意义的。
不是:我只有15分钟时间了,何 ……此处隐藏10756个字……间期限到了的时候,绝对有必要停下来。如果继续做下去,在超出的时间内你也做得很好,那么在下一次你就会觉得自己应该可以再干两个小时。这是一个陷阱,最终会将你引入失望和逃避。4、不要等到自己有意愿和感觉的时候才开始(这点很重要)。如果你想等到你有意愿和感觉的时候开始做事,那么你可能永远也不会开始。有些人认为在做某件事之前应该完全地做好准备,应该感到平静,无忧无虑,对自己没有一点担心。但很多事情怎么会让人完全准备好呢。一些人盼望自己产生开始做事的意愿,所以他们等着那个欲望产生。然而,世界上有些事情天生就是让人不快的或者单调乏味的。然而,即使你不在理想的状态,或者心情不对,你依然可以动手做事。
5、跟进1) 小心自己的借口:借口的出现意味着你处于选择的路口:你可以选择拖延,你可以选择行动。你不必对你的拖延倾向听之任之,相反,你可以将拖延的借口转化——将你的结论从“所以这事我留着以后再去做吧”转变为“所以现在我会花15分钟的时间在这件事情上”。借口可以是了解自己对目标感受的一个信号——你是否处于矛盾之中,是否害怕什么,内心是否在反抗什么,是否处于气愤之中?当你开始制造借口的时候,花几分钟关注一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内心感受,你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关于你自己的重要一课。2) 在一段时间内只专注于一个步骤。3) 解决困难。在你暂抛开那个难题的时候,你也可以考虑一下是否有其他相关的事情可以做。虽然你暂时在某个领域停了下来,但是你不一定要完全把事情放在一边。拖延者的危险不在于暂时从难题中撤离,而在于完全地放弃。4) 在取得一些进步之后奖赏你自己。当你取得进步的时候,即便这个进步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大,或许也没有达到你想象的那个结果,但是你还是可以给自己一些支持。任何你喜欢的东西都可以作为一种奖赏:在自己钟爱的饭店用餐,看一场电影,周末去爬山,或者读一本书。这会让你在将来重复这种行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这就是所谓的“成功吸引成功”。5) 灵活对待目标。在某些情况下,你可能有必要改变你的目标。修正目标并不一定以为着失败,事实上,它意味着你足够灵活,而不是顽固不化,一个稳健而又成熟的人做事方能变通。修正目标可能是一种面对现实状况的态度和反应,表明你能够评估现实可能性并据此做出相应调整,而不是一味坚守不可能实现的理想。6) 无需完美。把你的节日贺卡发送出去才是最重要的,而不必讲究给每个人都写一段独特而优美的文字。如果你能在每一个环节都放下对于完美的执着,长远来看你一定能够做成更多的事情。当你在等待完美的时机、盼望完美结果的时候,你可以这样提醒自己:“万事无须完美,只要做到就行。”
6、回顾1) 评估你的进步(也包括不足)。或许你在计划之外采取了其他一些步骤,但是它们对你往前迈进有好处,这些步骤应该算数。或许没有将做事的某些环节归功于自己,因为你认为它们微不足道。这些环节也应该算数。你或许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多,但是当你回顾自己所做的一切时,你或许会很高兴地发现自己做得不算少。你是否达成目标其实没有你怎样看待这件事那么重要。如果你开始对自己的成功和挫败有所理解,你就是在帮助自己,让自己下一次少一点拖延。2) 观察你的感受。不管你在一周后的感受是什么,试着不带判断地去观察它们。感受,即便是强烈的感受,都是来来去去,不会久留的。3) 回想你的选择关口。4) 你学到了什么?回想一下,你是怎样处理实现目标的那一系列过程的?从让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到起步开始,再到跟进,在这个过程中,你想在下次有所改进从而增加下一次成功机会的是什么事?我们希望在这一周里你对自己也有了不少新的认识。关于你自己,什么事情是你原先不了解而你现在了解的?不管你学到了什么,它们都应该可以帮助你为下一轮的拖延之战做好准备。所以,不要低估你的一周试验,因为不管你做了什么,或者没有做什么,你都可以从中学习。
专注于必须采取的每一个步骤对你也是一个提醒,让你知道:为了到达终点,你必须一路走去。大部分拖延者脑子里只有“终点”,至于“怎样到达”,他们往往不愿意去多想。
很多人后来才惊讶地发现,原来那个完成每一步的过程本身也是非常富有挑战性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得到了应有的报偿。
读后感:《拖延心理学》笔记到此结束,这是第一遍的阅读,或许没有条理,但把对我触动较大的点都提取出来了.。本书相较于《战胜拖延》,更深入更全面地分析了造成拖延的心理渊源。很多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原因被它一点即中。就像是一场精准的外科手术,从你的身体里发现了一直折磨你的病灶。《战胜拖延》则更多地讲述了如何摆脱拖延的实用方法。但如果没有清晰透彻地了解致病原因,而胡乱投医可能并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有时候我们会抱怨一本书没有提供很多可以应用于实际的方法,而一味地在阐述原理,但事实上,只有理解了原理才能有效地去应用于实际。相对来说,本书在改善拖延的实用建议方面与前半部分的心理分析稍显逊色,但书名就是《拖延心理学》,所以有其侧重点。或许可以结合两本书来逐步认识拖延,从与拖延和谐相处到摆脱拖延。
第五篇:决不拖延读后感一《决不拖延》读后感
《决不拖延》,顾名思义就是:今日事今日毕,不要往后拖。本月我主要学习了本书的前四章。感想如下:主要讲了拖延的八大症状以及解释,让我对拖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就像书中说的那样,拖延就是这样一种“魔鬼”,你想利用它逃避痛苦和压力,但结果却会导致你更加痛苦。
读过这本书后,对比了一下自己,感到自己在生活中总是有拖延的习惯的。其实拖延的危害很大,首先,书中讲到拖延是生命的窃贼,而生命不打草稿。时间的河流单向流动,不可逆转,时间不可能无限延长。我们要考虑我们的时间都去哪了,我们的一生都给了什么。在做任何事情,首先要看时间,只有先明确了你有多少时间,接下来才可以安排事情,根据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分配时间,我们要做时间规划,而不是事情规划。很多人抱怨时间不够用,关键是优先级搞错了,书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法,abc法则。
其次,拖延是压力的根源,压力源于拖延,而拖延却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同时拖延对我们的自信心是极大的打击。业绩来自于行动,拖延者将一事无成。而最大的危害就是,拖延降低我们的工作的成效,同时也是品质的大敌,让我们失去很多机会,只要我们拖延的习惯不改,成功的机会只会溜走。
最后,是什么导致了拖延,主要从四方面体现:天性、心态以及能力与外部环境。归根结底,拖延的背后是懒惰,是自制力差,控制不了自己,不够自信。但更重要的还是目标不清晰,能力不足。
通过学习,我们既然知道拖延的危害这么大,我们要立即行动起来,决不拖延,突破自卑,相信自己,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拖延只是一个坏习惯,不是不可改变的天性。拒绝拖延,决不拖延,才能提升工作效率,把工作做得更好,才可以给自己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才能让我们更好的享受生活。
侯慧芳
2014.2.24
向你推荐更多精彩内容:【读书笔记】《拖延心理学》中的12条应对技巧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