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在这乡村振兴的新时代,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必将大有可为,而我县人文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我们应充分挖掘和利用田园风光、农耕文明、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城乡互动,吸引县内外人们前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从而推动农村产业兴旺、促进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助力。
为此,特建议:
1、加快推进我县全域旅游规划实施。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整合资源,多方筹措资金,有重点有步骤科学推动我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注重“建点、连线、汇面”。
2、着重突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文化是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灵魂,应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承载力和历史文化传承脉络,在开发中既保持乡村的原生态、乡土特色,又将当地的风俗民情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在一起,达到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深入挖掘沙河崖村渡河指挥部的红色基因、迷魂阵军事文化以及张秋、七级镇的运河文化等。
3、加强扶持引导,打造特色品牌。突出当地特色,加强分类指导,做好示范点的扶持培育工作,以点带面推进乡村旅游科学发展。启动景阳冈景区扩建提升工程、景阳冈酒村建设,加快景阳冈英雄酒文化观光园、苏海森林动物世界、伏城文化旅游等项目。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打造仓亭津、金堤河等农业休闲度假区。
4、鼓励创业创新。在乡村旅游中,大力支持创业创新,鼓励开发具有乡土文化记忆特色的纪念品和土特产品,以满足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的精神享受和物质追求的双重需求。
5、加强宣传。乡村旅游与我县景阳冈、狮子楼、蚩尤陵等景点紧密结合,与农业游、工业游统筹推进,纳入我县旅游整体宣传营销计划,整体对外包装营销。
关于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21.要科学规划设计,做到既要大气美观,更要务实管用。抓紧开展乡村旅游1+X规划编制(1指一个全县统一规划,X指各村发展规划)。促使规划编制紧密结合实际,充分融合特色。
2.要精心建设乡村,做到既要拉高标杆,更要因地制宜。提升乡村建设标准,但要严防农村建设城市化倾向,在建设模式上搞“一刀切”。
3.要注重产业培育,做到既要深度融合,更要不拘一格。加大土地流转和农创客扶持力度,鼓励开展经营创新,加快新兴业态发展。
4.要美化人居环境,做到既要生态优良,更要景致优美。推进“见缝插绿、拆墙透绿、拆违补绿”,打造“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美景,凸显农村绿色底蕴。
5.要完善功能配套,做到既要功能齐全,更要注重细节。继续加强乡村公路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垃圾革命”等工作,改善乡村旅游环境;加快驴道开发和露营营地建设,丰富乡村旅游的路线选择;推进A级景区村免费WIFI、手绘地图、村级导游建设,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
6.要彰显文化特色,做到既要主流价值,更要特色乡愁。在乡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要注重特色文化的挖掘、提炼和宣扬。提升和弘扬乡村特色文化,使村村都有历史底蕴,村村都有文化品牌。
关于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3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已实现,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摆在目前农村发展的重要课题。就目前农村发展现状而言,积极探索一条乡村生态旅游之路显得尤为重要。
一、乡村旅游发展机遇
目前,全国各地旅游呈现从大城市、名山大川转向小区县、古镇、传统村落、民宿、特色乡村发展趋势,人们普遍倾向于到天然、绿色、无污染的乡村、古镇、传统村落体验风土人情,寻找乡愁。政府也将发展乡村旅游提上日程,经调查发现,经营乡村农家乐、采摘园、农场、民宿旅店成为老百姓收入的主要来源和拉动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解决了农村闲置劳动力的就业,能有效避免建档立卡贫困户再次返贫。
二、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是乡村旅游有季节性。人们往往是选择在某种瓜果成熟的时节、鲜花开放的季节去,不利于全年的长期经营;二是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不高。提供的饮食产品不够纯粹,缺少文化元素及吸引人们的特色乡风习俗,甚至适得其反的物品。三是乡村旅游经营模式不够规范,管理不精细化。往往只是一时期兴起,难以持续发展。
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盘活农村尤其是传统村落连片闲置住房,联合打造乡村旅游。有的村居居民外出务工,房屋长期闲置,可以将其房屋连片改造,合理化设计。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利用起来,鼓励农村居民采取股份制或联合经营方式打造一批环境优美的村级农家乐,同时加强乡村旅游经营者及服务员的培训,提高整体素质,规范接待服务标准,提高乡村旅游接待能力。
二是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扶持力度。乡村旅游涉及到文化旅游、规资、农业、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建议在政策方面予以支持,用地方面予以保障,税收方面予以优惠或减免,开通交通旅游线路。
三是加大乡村旅游宣传力度。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站、电视台、高速路广告牌等平台,推送乡村旅游相关信息,为游客提供快速便捷的了解、查询途径,吸引游客前往的眼球,从而提高本地乡村旅游知名度。
四是打造季节特色旅游品牌,提供真正的乡村体验。抓住不同季节游客的心理,打造当地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同时花大力气挖掘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将乡村旅游文化资源融入到旅游产品中,提升民间手工制作、土特产、民族服饰等品位,从而提升产品价值。
办理简述
A
渝农复〔2021〕173号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关于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796号
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2号)作出“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部署,《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提出“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要求。市政府《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意见》(渝府发〔2019〕38号)提出,实施乡村休闲旅游业提质升级行动,大力培育乡村旅游品牌,探索以乡村旅游为载体的产业融合新机制,建设“地标”项目,培育“地域”产品,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业全域全季发展,不断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市农业农村委会同相关部门,切实解决乡村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政策支持、投入扶持、宣传推介等环节精准谋划、狠抓落实,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业提提档升级。
一、关于“盘活农村尤其是传统村落连片闲置住房,联合打造乡村旅游”
今年,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利用存量闲置房屋发展旅游民宿试点方案》(渝府办发〔2021〕17号)提出,推动我市城乡存量房屋资源高效利用,科学打造高品质、差异化、体验式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对多样化旅游需求,紧扣“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目标定位和“行千里致广大”价值定位,依托我市独特自然风光、生态环境和人文底蕴,通过有计划、成体系地盘活利用城乡闲置资源 ……此处隐藏3387个字……游美营地接待游客3000余人,人均消费达8800元;全县现代农业采摘园区共接待游客43万人次,同比增长24.06%。
三、百源经济。一是做好服务。主动做好民宿、农家乐、景区村庄发展服务。下发景区村庄创建任务数21个,拟提升景区村庄数9个。二是以十条源为单位,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进行整合包装,在千岛湖发布上对百源乡村游进行宣传推广。三是举办“一源一席”美食大赛,积极推广百源内本土特色美食。
最后,感谢你对我县乡村旅游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关于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5民进南通市委员会:
你委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结合农业农村局协办意见,答复如下:
近年来,南通立足长三角,充分发挥与上海地缘相接、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经济相融的优势,接轨上海,以《南通市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为行动纲领,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通过整合自然生态、农业产业和文化旅游优势资源,突出沿江、沿海、城郊带为3个核心的休闲农业带,精心设计1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全力打造100家休闲农业精品景点,以园区化、精品化、高端化为发展方向,乡村旅游取得新的飞跃,涌现出了一批乡村旅游发展典型,彰显长三角农耕文化、生态文化和旅游文化的魅力,到2018年底,全市共有省级乡村旅游区83家,其中五星级4家,四星级18家,三星级44家,各类休闲农业企业经营主体达573个(其中农家乐261个),占地总面积20余万亩,资产总额超100亿元,年营业收入总额近40亿元,年接待游客总人数近100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500 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园区)达118 个。乡村旅游从业人数达3.68 万人(其中农民工2.58万人),年人均工资性收入达3.2 万元,累计带动农户19.9 万户。乡村旅游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产业。
在推进过程中,一是不断强化乡村旅游品牌创建。从世外桃园休闲农庄到森果度假村、大自然度假村、江天生态园,再到金土地生态园,一批批按照省四星级、五星级标准建设的乡村旅游区先后建成,大大提升了南通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目前,全省公布的五星级乡村旅游区我市有3家上榜,百家农业特色小镇我市启东惠萍“水果小镇”等6家榜上有名;全省认定了100个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示范村我市如东县洋口镇洋口村等7个村列入其中。启东江天生态园、海门金盛生态园、如皋药用植物园成功获评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如皋市、海门市和启东市先后创建成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如皋沿江生态休闲二日游”被评为“江苏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十佳精品线路”,以如皋金岛生态园、南通世外桃源等打造的江苏沿江休闲农业线路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十佳精品休闲线路。乡村旅游项目逐步形成“串点、连线、成片”的发展格局,全市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正呈现集群化、集约化、多样化发展的新局面。
二是加强了乡村旅游的科学编制与规划。在认真开展全市乡村旅游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我市特色景区、旅游风情小镇、创意休闲农业、主题创意农园、农业特色小镇等建设,提出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路。重点控制总量,注重发展乡村休闲度假、精品民宿;拓展个体规模发展档次,注重特色发展融合发展层次;强化乡村旅游规划布局,注重发展旅游新业态。
三是加强宣传推介。积极围绕乡村振兴及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南通地方特色,认真挖掘南通农业+旅游+文化+创意元素,积极组织各地申报省级乡村旅游区、省级度假区、省自驾游基地、休闲观光农业精品村、主题创意农园和休闲观光农业园区景点。如皋城北街道平园池村成为南通市唯一入选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100家特色村庄和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示范村。金土地生态园、南通在水一方生态园、天籁村枇杷古园等多次举办传统节庆活动,推荐参加了2018年、2019年全国“春观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系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节庆等评选活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每年组织一届全市性的乡村旅游节并推出系列活动。
四是加强政策扶持与服务。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我市各地强化规划引导,采取项目支持、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扶持乡村旅游业和休闲农业发展,通过盘活农村闲置用地,鼓励农民参与发展乡村旅游,支持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使用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其他单位或个人共同兴办旅游企业。如皋市对当年获得省级农业特色小镇等命名的,分别给予奖励20万元、15万元、10万元等;市政府对市区当年被评定为省四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的企业政府奖励50万元;对具备三证的50间客房的民宿集聚区,作为市政府亿元项目进行考核扶持,进一步增添了企业发展后劲。
但是,我市乡村旅游在近年发展和推进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和不少薄弱环节,如:乡村旅游的不少优势特色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一些乡村旅游区的投资依然存在规模偏小、档次偏低、发展后劲不足问题。一些项目缺乏统一规划,同质化现象明显,缺乏创意和自主品牌,大部分休闲农庄缺乏旅游业管理专业人才,包装、宣传、推介不够,发展后劲不足。以上困难和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市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必须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研究,进一步加大政府扶持和行业规范的力度,切实加以解决。
一是以新理念引领“三农”新发展,积极围绕十九大报告精神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加大强农富民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有序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等,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为目标,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为中心,以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为动力,全面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二是借助中国森林旅游节和2019年乡村旅游节等契机,进一步加快培育主题创意农园和旅游风情小镇等重点建设项目,在传统休闲观光农业景点的基础上进行新创意、提档升级,让旅游与文化、艺术、科技、教育、体育、康养等元素深度融合。
三是围绕江海文化,借助展示展销、宣传推介和特色产业节庆等活动,以打造长三角休闲产业示范区为目标,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发展空间,以“最美乡村旅游路”来串连沿江、沿海旅游资源连片成带,城郊集群成圈,沿路沿线成廊的乡村旅游大格局。
四是培育精品,提升产业形象,进一步强化乡村旅游示范区创建和品牌打造。鼓励乡村旅游区和休闲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要素流动、资本重组和品牌整合,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特色品牌,提高我市乡村旅游在长三角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五是着力通过盘活农村闲置用地,鼓励农民参与发展乡村旅游,积极采取措施,研究切合实际的服务机制和配套细则,更好为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观光等新业态发展提供保障,实施精准化扶持,推动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建设美好南通。
南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2019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