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范文

寻根记作文初一(精选14篇)

时间:2025-03-21 16:12:28
寻根记作文初一(精选14篇)(全文共10309字)

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14篇《寻根记作文初一》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寻根记作文初一》相关的范文。

篇1:寻根作文400字

今天是大年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天气格外晴朗,阳光格外灿烂。爸爸带我和妈妈去寻找他儿时的足迹。

我们来到一个都是低矮平房的小镇,镇上一点也不热闹。汽车靠边停住了,爸爸让我们都下车。我好奇地问爸爸:“我们为什么要来这里呀?”“三十年前爸爸就住这里,今天带你们来回忆回忆哈哈……”爸爸一边说一边忍不住笑起来。

爸爸带着我们穿过一条铺着青石板的小巷。我看见了一条小溪,溪上架着一座很旧的石桥。还没等我开口,爸爸看着小桥若有所思地说:“这是庆云桥,爸爸就是在桥下的小河里学会游泳的`……”没等爸爸说完,我抢着说:“这小河里能游泳?水又脏又臭还那么浅,爸爸骗人。”“我小时候,这小河里鱼虾成群,河水清澈见底,河面也比现在宽多了……”妈妈轻轻拍了我一下,小声说:“你爸爸完全沉浸在童年的回忆中了。”半天爸爸回过神来,看着我说:“现在工业发展了,污染严重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垃圾也多了。”

我们沿着河堤往前走,钻进一条深巷,爸爸时不时指着一间破房子说,这里原来是理发店,这里是豆腐店,这里是XX家。到了巷子中间,爸爸停住了,指着一间矮院说:“这就是爸爸小时候住的地方。”我和妈妈迫不及待地凑近看,但是大门紧锁。

我们原路返回到车上。在车上爸爸又给我讲了许多童年的故事。

篇2:关于寻根高中作文

普里什文曾说过:“人的身上有大自然的全部因素,只要人有意,就可以与他身外所存的一切事物相互呼应。”的确,人能与大自然相互呼应,不然怎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呢?

于是,人们的印象里:北方女子豪爽,南方女子温婉,北方男子是高大的硬汉,而南方男子则是白净的书生模样。毕竟,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总是与吴侬软语更相配。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是大自然对人无私的奉献,而人对它的馈赠,就是将这片土地深藏于心中,即使背井离乡,四海为家,但最怀念、最牵挂的仍是这方哺育了他的土地,所以人们常说要落叶归根。

也许你一来到这世上,就未曾见过自己的家乡,但你的血液里却流淌着对那片土地的依恋,冥冥之中,你总感到它在唤你回家。于是,多少海外侨胞从异国他乡回到大陆,寻觅自己的“根”。

记得渡江战役后,国名党退守台湾,多少将士被迫告别自己的妻儿留在异乡。曾有个节目专门采访过那些老兵,他们所有人都在想念着大陆的亲人,他们多想在仅剩不多的日子里重返故土。

我未曾离开过自己的家,我也并不清楚故乡意味着什么,可那些老兵的话却让我内心有所触动,我第一次发现故乡原来如此重要,会是一个人余下时光的夙愿。

作家刘亮程曾写下《今生今世的证据》,抒发了对家园的怀念。土墙被推倒,被掩埋,自己曾经生活过的痕迹被抹得一干二净,刘亮程觉得自己今生今世的证据不复存在。故土的失落,精神家园也随着遗失。

我这才知晓,故土会是一个人今生今世的证据,也会是精神最后的归宿。

其实,故乡又何尝不是作家创作的灵感源泉。诺贝尔奖得主莫言的作品《红高粱》、《蛙》,不就是取材于他在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的所见所闻,他家乡高密的那片红高粱地吗?陈忠实的《白鹿原》也同样以家乡陕西作为背景,描绘了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三代人的恩怨情仇。

人总忘不了那片哺育过自己的土地,所以有人寻根。故乡是精神的家园,也是情感的归宿。

篇3:关于寻根高中作文

说起来也是奇怪,我们家几乎不回老家。

老家在丽水,山中的一个小村子,叫桃垟村,不大,常住人口不超过10人,我太爷爷那辈,和几个兄弟就出来闯荡了,也就来到了这,有了父亲,再又有了我。

可更令我不解的是,连父亲对这段历史也并不完全了解,通过联系了其他的叔叔阿姨,我们才确定了前往丽水。

一大早,我们便准备出发,一路上畅通无阻,在服务区,我们终于见到了几位爷爷和叔叔,父亲下了车,与他们打招呼,亲人重逢的感觉,十分微妙。

立马上路,因为我们并不打算在那留宿,寻根的车队平稳地前进着,井然有序,纵使车外的景如此的多变,车内的心却始终在呼唤着。

与此同时,来自别处的叔叔们也在归根的路上,我内心的激动和喜悦无法言表,团聚的那一刻,一定十分震撼。

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可这浇灭不了路上停了停,买了些礼物,便又继续上路。

穿过这座桥,我们便真正上山了,天空无比的蓝静,山野无比的深秀,山路也无比的崎岖,这路可不漫长,光光爬上这山,就有三四十公里,再加上油量表只剩下三格,我便有种莫名的恐慌。

呼!不过是虚惊一场,我们顺利地抵达了山顶,错落排布的房子,有些还是砖瓦,茅草房,在一块类似平台的高地上还有健身器材,和一棵参天古树,树干还有一个拇指印的痕迹,那时大自然留下的伤疤,据村长说,那是十几年前雷电劈下的伤,当时都说这树活不久了,可这么多年,它还活得好好的,我说,它是被菩萨保佑了,是棵神树……

到村里的待客室里去坐坐,刚一进门,满桌的人,心中便一惊,终于让我见到这刻,我周围的这些人,他们身体里流淌着的和我体内流淌着的是一样的血,我们都是林家人!

午饭时间,整整三大桌摆满,各种山珍野味和自己种的蔬菜,牛、羊、猪、鹅、鸭,各种美味,这顿饭吃得很是享受。

饭后还有活动,我们跟着村长和支书沿着山路往下走,看见远处有做破败的类似于庙堂的建筑,村长说那就是庙堂了。还指向了另外一边,有个梁顶同样年久未修的杂草丛生的建筑,村长介绍道,那是祠堂。

不久,我们来到了庙堂,却发现里面并非十分荒芜,后来才知道,是村支书一人,长年居住在山上,每日如一地打扫着这片山,管理着这片山,我也是从报纸所知。正中间是三尊菩萨的像,我们烧过香后,便前去祠堂了,正中还有一块匾,刻着四个模糊的字,我依稀辩出是“望观里阁”,但也不知是否正确。

其实,这次来的最主要母的,一是为了捐款修祠堂,二是为了编写《林氏宗谱》,那象征着我们林家的荣誉和智慧。

已过去一年多的时间了,书桌山的全家照仍在闪着光,桃垟村,它已深深刻入我的心里,我感谢他们,怀念我的老家,因为,这可能,是爷爷那辈人这辈子最后一次重逢了……

篇4:关于寻根高中作文

是浪,拍打着堤岸,碎成朵朵雪花。岸上步履蹒跚而精神矍铄的老人张望着,心急如焚。

是啊,盼了几十年,总算可以回家了。想到这,不免叹一口气。想当年,一样的位置,一样的张望,却感慨着,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亲人、甚至自己的家,为何仅隔一沟海峡,却似远在天边?

“这是哪里?”这还是他的故乡吗?不对,那条充满回忆的泥泞道路,没了。

老人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了他离开家时定格在记忆里的最后一幕:妻子站在那半人高的芦苇坡上 ……此处隐藏5680个字……店里也充满了热情。街边小贩的叫卖声、汽车的鸣笛声、人们的询问声、店员的叫喊声,成了一首充满焰火的生动交响曲。跌宕起伏让爸爸回忆起童年的记忆。他非常想找一家豆皮店。他小时候考得很好,所以和朋友们一起来这里吃豆皮,那是当时最好的“美味”。不幸的是,那家商店从未出现过。也许它正在逐渐停业。随着交响乐的声音越来越轻,我们走到了常德诗歌之墙。

穿过古城门的是沅江。码头旁边有一面墙。诗歌被刻在墙上。这是“中国常德石墙”。当我走进来时,一股文学的气息扑面而来。奶奶在这里打太极拳。有一堵墙,上面写着“世界上最长的诗歌、书法、绘画和雕刻艺术之墙”,由吉尼斯总部命名,显示了这堵墙的长度。沿着城墙走,有无数的诗。每一首诗似乎都要花很长时间才能雕琢出来,甚至笔触都非常清晰。每首诗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魅力,需要认真研究才能体会。这是世界上的奇迹。

参观完这些景点后,我感到震惊和激动。这是我的家乡,常德!

篇12:寻根高中作文

当我们离开杭州,路过宁绍平原,沿着山路途经平水,爸爸的家乡王坛镇就要到了。

“涧流沐浴峻山溪,隐岭最忆千年陶”,当我远远望到这幅矗立在路两旁的对联,爸爸就急不可待的让我们下车,打算带着我们一起翻越古道,美其名曰让我减肥,其实就是想让我重温他从小走惯的山路。

爸爸带我们翻越的是陶隐里古道,它建于明清时期,全长约四公里,是古时绍兴通往嵊州、新昌等地的交通要道。东汉道家祖师葛玄曾在此养生;元初诗人林景熙也曾赞叹此地“笑拂青萝为隐君,千岩秋色此平分”;陆游祖父陆佃晚年也曾在此岭上筑楼著书。

山路绿树成荫,溪水涓涓,到达山顶之际,雾气缭绕,我不禁吟出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山顶有一眼泉水,传说是某位仙人,途经此地饮水而凿,爸爸说喝了这里的泉水,可以清眼明目,想到自己的近视眼,我赶紧喝了三大碗,还嚷着让他们给我洗眼睛,把爸妈惹得哈哈大笑。

当我们顺着古道到达小溪的下游,爸爸的家乡—新联古村已经展现在我面前,村庄山清水秀,恍如世外桃源。爸爸兴致勃勃的给我们介绍着:这里是传闻埋有宝藏的尖囱洞,他从小就跟伙伴们翻遍了这里的每处山,希望能找到宝藏;那里是唐时禁锢军犯的军山底……看到爸爸那手舞足蹈的样子,我感受到了老家悠久的历史,也让我感到了深深的自豪。

新联村以陶姓居多,春节的时候,爸爸带我去看了我们陶氏的宗谱。原来,越地的陶氏系出江西古浔阳,陶渊明公的第三十一世孙,也就是我们陶隐里的始祖幸三公,于元代至和年间迁徙至此,至今已有七百多年了。我翻了族谱,发现太爷爷跟爷爷的宗谱排行字都是对的,那么爸爸是和字辈,我就是厚字辈。原来我就是陶渊明的第五十二代孙!恍惚间,我仿佛在与五柳先生把酒话桑麻,我对老家的感情越发深厚了。

春节很快就结束了,我们告别了爷爷奶奶回杭。爸爸语重心长的跟我说:这次带你寻根,是为了让你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祖先以及如今所处的年月,不负先人,不负时代!春节的寻根之旅让我收获满满!

篇13:寻根作文650字

寻根作文650字

“根”意义广泛,令人回味无穷。根就是我们寻找的终极目标,为属于自己的根而奔跑,没有怨言,没有疲惫,只有奔跑的身影,只有沙哑但也洪亮的觅根之音。

留一路风尘,撒一片欢歌。让岁月的沧桑洗去那陈旧的无知,让今朝的光明去昭示希望。根就在那里,没有莲的清高,没有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傲慢;因为它离我们不远,仅仅只是数个时差的光景。却不乏有“粉面含春威不露”的玄机奥妙。因为它不是简简单单的物质存在形式,它象征着力量、才干,聪明而又谨慎的人总是想方设法去寻找它的身影。愚笨的人则永远弃之不顾,而且在失去它之后还叫苦不迭,埋怨根的不存在性,嘲讽根稍纵即逝的放荡和轻荡。

看九万里风鹏正举,你我往往会钦佩得五体投地:因为我们欣赏到了一幅鹏程万里的励志蓝图。但是我们往往缺少发现,缺少思索,有几多人士会想到鲲鹏为它的展翅而寻“根”的艰苦历程。

你我偶尔也会领到“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奔腾,也会为飞沙走石的瀑布骄散;更或者说我们有幸提一壶龙井到岳阳楼去品茶、赋诗、对弈。往往也只是安于一时的欢乐和愉悦 ,最多只不过把欧阳修老前辈的佳辞丽句回味一番,讲一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欧阳修与百姓同乐的政治抱负。然而我们忽视了水的存在。忽略了让无数诗人,无数游人为水而轻狂的根。

然而,当我们面对一颗古槐的根时,我们没有感动,也没有深思,那不就是一些有生命的承载物吗?可是我们的确错了,直到有一天那历经仓桑的根被人用锯条把它和粗壮的杆枝分开……那一道道深色的年轮,经历过多少风雨,多少坎坷,有多少代世人从根的身旁走过,又有多少树叶从根的上面被埋在了下面。倘若我独自伫立其 ,泪是不会听人使唤的,那不是黯然神伤,是对生命的挚著……

从无形根的盲目再到那承载宿命的古槐之根。人生的羁途也饱浸了人间生、老、病、挫折的淘漉,人们一直都在寻根,而且撒下一片欢歌。

篇14:寻根作文800字

“树高千尺,叶落归根”。这是树上的叶子在寻找自己的根,“游子万里,夜夜思亲”。这是异乡的人儿在寻找自己的根。

对于年过半百的王天军背着自己81岁的老母亲看社火的事情,有人大为赞叹;对于思乡小诗走红网络的事情,有人不以为然;对于高管辞职当电工照顾母亲的事,有人嗤之以鼻。但在我看来,这都是他们对于自己“根”的寻找。就像天上的云总会回到天空,就像枝头的鸟总会回到巢穴。没有根的地方总给人太多破碎的感觉,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家,都需要家人的温暖。

有人不屑,总认为高管辞职可能是炒作,又吐槽网络小诗毫无内涵。可是,我想问一句:高管炒作辞职,就算走红又对他有什么好处?有宫室之幸还是有妻妾之美?他的行为就算我们不理解,但我们应给予最起码的尊重,因为:爱父母,尽孝心,这是人生而就有的本能。

事实上,尽孝,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情愫——对“根”的思念与渴望。这是世上每个人都溶在血液里,刻进骨头里的东西。从构成人的第一个细胞中分裂出新细胞开始,人的一切行为都有源头。人们累了,倦了,但却苦于世事多艰,万般无奈,此情此感无可寄托,便想起那起源。有人即刻行动,有人强忍艰辛,只是际遇不同,选择不同罢了。

那些至今仍为人传诵的老一辈科学家,他们大多留学海外,却一心向国。为什么?只因他们是中华儿女,中华民族就是他们的“根”。纵使他们散落在世界各地,漂泊在天涯海角,但“思乡”之情从未消散。所以,他们放弃了国外的一切,他们回来了,回来得义无反顾。

就算白天被批斗,晚上算方程,但他们从未抱怨,因为他们回到了“根”,再苦再难,也掩不住“根”带来的甜。

有些人感恩父母,有些人思念家乡,有些人回报祖国。无论如何,同时寻根者,没有高低,不分大小,无论贵贱。三毛说“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在哪里都是流浪”。所以寻根,也就是在寻找心灵的栖息之所。

人们常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其实,寻根,尽孝,这就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初心。

“树高千尺,叶落归根”。那所寻之物不仅仅是“根”,更是一座乐山,一渠净水,一生清静,一世桃源。

《寻根记作文初一(精选14篇)(全文共1030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