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各地的组织部门都在地方媒体开办了党建栏目,这是反应各地党建工作的重要窗口,是党员电化教育发挥宣传和教育作用的重要阵地。笔者认为,作为党建栏目,应该是党性和人性的高度统一。
一、讲求党性是党建栏目的基本原则。
首先,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决定了党建栏目必须有鲜明的党性。中组部在《关于加强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党员电化教育必须坚持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服务,为提高党员素质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服务。这就指明了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就是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讴歌党内的先进典型,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教育广大党员,而做为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承载体,党建栏目必须坚持党性,也就是说他姓党而不是其他。脱离了这一前提,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其次,党建栏目的鲜明党性表现在它的题材选择上。目前,各级电教机构开设的栏目名称各不相同,但大都是板块、拼盘式结构,由若干个子栏目构成,主干部分是党建报告和先进事迹专题片,此处还有一些党建文摘、信箱之类的辅助性子栏目,但无论栏目的内容如何丰富,包装如何精美,在题材选择上仍然是党建工作,就是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各级组织部门的重点工作宣传,弘扬党内的先进典型,弘扬正气,教育和激励广大党员。再次,党建栏目对英雄主义的弘扬也表明了他有鲜明的党性。英雄主义在人类文明中代表正义和勇敢,对英雄主义的向往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来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品格。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共产党人正是英雄主义的实践者。多年来,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推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先进人物典型,他们就是英雄主义的杰出代表。今天,我们宣传党内的先进典型人物,就是要让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的英雄主义得到张扬,去教育和激励广大党员。这应该成为党建栏目的永恒主题。
范文网【www.】
二、讴歌人的真、善、美是党建栏目基本的表现方式。
首先,以人为本要求电教工作者对当前的一些重大题材不能加避。当前,下岗党员群体的教育和管理,是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的难点。党员电教片固然要用先进党员的事迹来教育党员群众,但对这一问题也不容回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震动深刻地改变了处在基层的党员群体的生活,当他们在丧失基本的社会保障和生存能力的时候,他们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先进性还能否坚持,他们在群众中的模范带头作用还能否发挥,这此问题都值得电教工作者做深层的思考。电教工作者所做的恐怕不仅仅是带给他们一些鼓励下岗再就业的实用技术片和典型事迹片,而更应该用摄像机去关注他们的命运,表现他们的酸甜苦辣,反映他们的喜怒哀乐,记录他们的真实的生存状态,从而使我们的教育和引导工作收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以人为本还要求电教工作者以平民化的视角去反映先进党员典型的工作、生活和内心世界。党员电化教育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教育”的内涵,因此往往容易陷入重政治思想性轻艺术可视性的误区,造成说教味太浓,功利性太强,容易使受众产生逆反心理。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人们通过大众传媒更愿意看到的是生活本来的、真实的自然形态,用自己的思考和心理体验做出评判,而不是让创作者把一种主观意图直接强加于他。同时,反映真实、贴近生活也符合了电视媒体的特征。这就要求电教工作者要以受众的审美意识和心理体验为出发点调整自己的创作思路,把先进典型的鲜明党性和高尚人格统一起来。
由于党员电教片反映的是各级党组织评出的典型,这就意味着它在题材选择上往往是被动的,如果按照总结材料的思路去创作,即“为什么做→怎么做→克服什么困难→获得什么成绩和荣誉”,这样的电教片肯定上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不会打动群众,达不到教育目的,因为它抹杀了人的个性特征。电教工作者在创作中既要真实反映主人公的事迹,又要避免空洞的说教。教育就是要让受众认同感动,而真实是前提。因此,创作者既要保证所拍素材原汁原味,不能有造作之感,同时又要对之进行认真的筛选,把最能反映主人公人格美的生活和工作断面以及细节记录下来。融党性于人格美之中,融高尚于平实之中。这样才能达到党性和人性的统一,政治思想性和艺术可视性的兼备,最终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党性和人性的统一》来源于文秘114网,欢迎阅读党性和人性的统一。
第二篇:人性统一摘要: 希腊诸神完全是人按照自身的模式塑造的,无
论是神的外在形象还是内在精神气质无一不是按照人的自
身的形象审美和性情理想塑造的。希腊神话正是借助于神的
形象、行为突出人的本性中的情感、理想,颂扬人的价值、尊
严和力量。
关键词:希腊神话;人本主义;自身的模式;自身的形象
审美;自身的性情理想
一、人以自己的模式创造了神,而不是神创造了人。
古希腊人是从现实世界人的感受、需求和欲望去幻想他们心目中的神的,可以说不是神创造了人,而是人以自己为模式创造了神。一方面,原始的希腊人处于生产力发展的低级阶段,在他们中间,天地日月、山川林木,一直到黎明的曙光、雨后的彩虹,无一不被神化。而绝大多数神:如盖亚、乌拉诺斯﹑赫利奥斯等,几乎又都是希腊人按照自己的意愿人格化了的自然物。宙斯(雷电之神)﹑波塞冬(海神)﹑阿波罗(太阳和光明之神)等,也都是这样的自然物的化身,同时又是人类幻想中自然力的支配者。代达洛斯仿造翅膀﹑在空中飞翔的传说,更清楚地表达了人类征服和支配自然的美好理想。另一方面,在希腊神话中可以找到原始社会现象的反映,例如原始社会狩猎和放牧生活的某些特点,婚姻和家庭早期发展史上的各个不同阶段。关于阿马宗人的传说,关于墨勒阿格罗斯的传说,明显地带有母权社会的印记;奥瑞斯忒斯杀母为父报仇的故事, 是父权制与母权制斗争并取而代之的反映。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有如人(我们一定会做的更好www.)间的一个大家庭,宙斯就是家长,是这个家庭的统治者和保护者。由此可见,神实际上是人之特质的集中体现者,神与人同形同性。他们不仅是自然力量的象征,而且也是社会力量的表现。他们之所以有人的形象和性格,甚至七情六欲等,完全是人按照自身模式创造的结果。
二、人按照自身的形象审美塑造了神的形体
古希腊神话诸神大多拥有黄金比例的形体和俊美的有个性的容貌,神的宗教禀赋让位于世俗的美,神的造型成为人体美的高不可及的范本,古典艺术最完美的形式。所以,希腊神话中最显赫的神即十二位主神几乎全是裸体形象,而且男性诸神无不肌肉发达,体格强壮,匀称健美,如:宙斯、波塞冬被刻画成有王者威严的有须男子, 阿波罗则为一美少年。女性神祗则个个丰腴饱满,体态婀娜,光彩照人,如:赫拉为雍容华贵之美妇,得墨忒耳为端庄慈祥的母亲,阿尔忒弥斯为冷艳的猎装少女, 雅典娜是位高大美丽善作巧艺的女神,阿佛洛狄特则代表了女性美的极致,丰满而性感,常常挂着甜美诱人的微笑,连绝世美女海伦见到她“修长柔美的颈项,光滑丰满的秀乳和灼灼的目光”时,感到惊诧不已,希腊原始先民把神 ……此处隐藏6304个字……高尚。
那么人性是什么呢?人性,顾名思义,指人的本性。人性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作为中性词,在中国文化中,对人的本性,有人性本善论的观点,以儒家孟子为代表,也有人性本恶论的观点,以儒家荀子为代表;一种含义是指作为人应有的正面、积极的品性,比如慈爱、善良,类似于英文中的humanity。通常所说的人性,以后一种涵义居多。人性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故而本性,并非是一直停留在“人之初,性本善”的,而是与受所处社会环境影响的。人性是从根本上决定并解释着人类行为的那些人类天性。人性,实在是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个答案众多的话题。孔子曰性相近,承认有人性,但未说人性是什么;孟子说人性善,荀子说人性恶,告子说无所谓善恶,又说食色性也,等等。中国的圣哲前贤们大都从社会伦理角度阐发人性。文艺复兴后的欧洲资产阶级则把人性看作感性欲望、理性、自由、平等、博爱等等,他们大都从人的本质存在、天然权利等角度来阐发人性,起因则在于反对封建制度对个性的束缚。我对此的心态则是:那么多大学问家对人性都未能给出一个公认的答案,以我等之能当然更是望尘莫及;可既然已经有那么多答案,再来一个尝试又有何妨?我探讨人性的目的在于:如何更好地解释、激发、引
导、组织人类行为,如何更好地实现人类存在。由此,我便不管别人对人性是怎样理解的,只是按照下面的含义来界定人性:人性就是从根本上决定并解释着人类行为的那些固定不变的人类天性。 显然,这种人性具有对人类的普遍适用性,并在深层制约着人类行为。此种人性,与其叫做人性,倒不如称作“人类的天然法则”更为确切。
孔子讲过这样一句话:人存政举,人亡政息,咱们的政治最重要的还是道德,这个人爱人了,有人性了,才能诚心诚意的为人民服务。在古代,人们讲求的是伦理道德,统治者往往利用这一手段以维持其统治。早在中国古代的秦汉之际,“伦理”一词已写入了《礼记》,其中有“乐者,通伦理者也”的记载,用以阐述人伦及道德关系。而西汉时,这个词已经广泛运用于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原则与规范了,几乎已与现代人类对伦理学的解释吻合——关于道德的科学。作为世界文明的起源之一,中国对道德这一抽象的命题自远古开始即有所探究,并业已形成了为亿万人认同的中华传统道德伦理体系,笔者就想由此浅谈一下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学说。
人之初,性善或性恶,即使同为儒家学派的孟子与荀子也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古时启蒙读本《三字经》循了孟子的“性善说”,有云——“人之初,性本善”。而这一价值观也逐渐为广大的人民接受,成为中国古代关于人性本源探究的思想主流。 所谓“道德”,先有“道”,方有“德”。何谓“道”?春秋战国时期的众多流派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儒家,积极入世的观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完成“仁”的布施;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以天下之人为手足,任用贤人治理国家;纵横家,则是通过游说、兵法,战争等谋略手段,达到干预政治的目的。综上所述,我们要以尊重人性为基础,强化党性修养。党员的党性是以人性为基础。鲁迅先生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连“吾老”不老,“吾幼”不幼的人,又怎么相信他会是一个优秀党员?每一个党员,基于人性共同特征的正当利益诉求,应该得到尊重与承认。共产党员讲党性不是一句空话,要善于把党性原则融入无尽的为人民服务之中,让党性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第五篇:党性与人性之我见党性与人性之我见
党性与人性,是政党政治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不同性质的政党,对这个命题有着不同的答案。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如何认识这一命题,应当成为每一个共产党员的“政治文化自觉”。
一、党性和人性的内涵
党性,是一个政党所固有的属性,也是阶级性的最高表现,是党的性质、目标、宗旨、作风、纪律等各方面要素的综合反映。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和最高利益的集中体现。党性和党的性质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党性的适用对象主要是党员个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员的党性有其不同的内涵和表现。
人性,指人的性情。人性有好的一面,也有丑的一面。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关系的社会总和。”人性的内容包括:行为、形体、情感、精神、认知、目的、历史、未来,可以概括为行为关系、形体特征、情感态度、精神气质、认知能力、目的计划、历史经验和未来理想8个层面。
人性的另一种意义,指的是作为人应有的正面、积极的品性,比如慈爱、真诚、善良、进取等,包含所有正义的为人类共同认可和推崇的价值观。
二、党性与人性的关系
党性根源于人性。政党是由人组成的,其党性不可能超然于世,脱离人性。否则,再优质的党性,就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失却人类的社会基础,并无法让其政党在现实中号召、引领社会和群众。一句话,党性根植于人性之壤。
人性优化、升华为党性,是美好人性的结晶。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应当同时具有党的原则性和人性中美好的一面,而且集中体现人性的精华。身上没有人性中美好东西的人,很难说他的党性如何强。一个连基本人性都没有的共产党员,一个连自己父母、孩子都不爱的人,这样的人更谈不上党性。然而,我们党内确有这样一些人。
党性与人性又同做官有直接联系。现实生活中,党员队伍中有不少人,在扮演政府官员的角色。其实,当官从政与为人处世,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党性人性在做官做事中时时体现。做官先做人,人品不好,党性绝对差,官品绝对差。
三、理直气壮谈人性
人性和党性二者关系问题,近年来有人开始研究,争论不断。实际上,在谈论党性内涵时引入人性因素,并不必然降低党性的品位、格调或将其庸俗化;而忽视人性内容谈党性原则,也不见得就显其圣神、崇高和伟大。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在现实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既有党性原则、又有人性情怀,既有党性之美、又有人性之善的人,为数还不少。比如胡耀邦、焦裕禄、孔繁森、雷锋,等等。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的党性光辉耀眼不足,美好的人性味道不浓?究其原因,是因为党内封建官僚主义余毒影响太深,官本位意识太浓。从某种意义上讲,党内过于浓重的官场气息,冲谈了本应该十分光辉的党性和十分美好的人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各级组织、我们每一个党的成员,特别是理论宣传界的专家们,都缺乏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应当引起我们深思。
有鉴于此,愚以为,在当今世情国情党情下,我们都来研究讨论一下党性与人性的关系大有好处。我的观点是,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应当下大力气去掉官僚气,多些人性味,这样,我们的党性和人性就会大放光彩,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更加兴旺,前景就会更加光明!
默认推荐其他文章:党性是人性的优化、升华和结晶
党课学习心得体会:人性与党性
党课学习心得——人性与党性
三自六不心得:回归人性 重塑官性 升华党性
对“人性”问题基本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