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农村局2019年工作总结暨2020年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总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目标任务,按照省市决策部署,攻坚克难,积极进取,全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稳中向优的良好态势。
一、2018年总结
(一)主要考核指标完成情况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今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省定、市定任务目标均为增长6.5%以上。前三季度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474元,同比增长9.8%,高于全省增幅0.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较好地完成了指标任务。预计全年增幅9%左右。一产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今年1至10月份,我市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8亿元,同比增长8.6%。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前三季度,全市完成75.9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29%。
(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始终把产业兴旺作为重中之重,坚持走“特色、优质、绿色、高效”之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在粮食产业上,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为742.04万亩,较考核指标700万亩增42.04万亩,超出任务指标6%;粮食产量预计为22.625亿公斤,较考核指标20亿公斤增2.625亿公斤,超出任务指标13%。其中,全市夏粮收获面积286.62万亩,夏粮产量8.612亿公斤;全市秋粮播种面积455.43万亩,预计产量为14.01亿公斤。在杂粮产业上,全市杂粮播种面积95.76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00.8%,总产预计为1.7亿公斤。试验引进晋豆45、晋豆晋谷57、雁黍9号、高油T562等新优品种;推广了谷子化控间苗、甘薯覆膜高垄双行栽培技术、大豆免耕覆秸栽培、油料与其他低杆作物间作等实用技术,建立了浮山县米家垣谷子基地1000亩、东张乡辛壁村高粱基地1000亩和大宁县昕水镇坡角、秀岩、麦留等10个渗水膜谷子项目,面积3169亩,推进杂粮全产业链开发。在水果产业上,新发展果园3.062万亩,改造中低产果园3.34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06.7%,全市水果总面积达到了200.5万亩。扎实开展果树管理技术培训,继续打造“吉县苹果”、“隰县玉露香梨”等水果品牌,扩大我市水果的品牌影响力。全国果茶生产形势分析会和苹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培训班10月份在我市召开。中药材产业上,新发展中药材6.7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11.7%,总面积达到了210万亩。形成了以安泽连翘为主的太岳山优质连翘集聚生产区和以襄汾荀董生地为主的中药材集散地。蔬菜产业上,新(改)建设施蔬菜0.515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71.6%(其中新建0.213万亩,改建0.302万亩),开发特色露地蔬菜2.251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12.5%,全市蔬菜播种面积为75.54万亩,总产量181.08万吨。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山西曲沃国际蔬菜博览会,签订采购协议19项,签约金额11.636亿元,现场交易和电商销售额2000万元,扩大了合作贸易,提升了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畜牧产业上,扎实开展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推动生猪生产,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截至目前,全市生猪存栏99.2万头,生猪出栏117.2万头;牛存栏10.4万头,牛出栏3.2万头;羊存栏104.7万只,羊出栏59.4万只;家禽存栏1684.5万只,家禽出栏2148.1只。全市肉类产量13.9万吨,禽蛋产量9.5万吨,奶产量4.9万吨。农产品加工业上,大力扶持农业企业发展壮大,鼓励新型经营主体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完成了 22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工作。全市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5家,其中汾西洪昌、浮山汉中洋、襄汾广奇、翼城舜田等4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争取到省级扶持资金780万元。1—10月,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09.8亿元,完成年度目标110亿元的99.8%;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3.5亿元。有机旱作农业上,尧都区、翼城县分别被确定为省级增施有机肥试点县、省级整体推进县,隰县玉露香梨、尧都区苹果、洪洞县小麦、霍州市谷子、安泽县樱桃、蒲县苹果、大宁县苹果等7个有机旱作农村封闭示范片被确定为省级封闭示范片。其中,省级翼城县有机旱作农业整体推进县计划资金500万元和省级7个第二批封闭示范片计划资金700万元已全部到位。第三批侯马小麦、襄汾小麦、永和苹果、曲沃鲜桃、古县谷子等5个示范片,省级申报工作已全部完成。
(三)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情况
深入落实省委骆惠宁书记在省政协农业界别联组会议上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讲话精神,市委、市政府印发了《2019年临汾市深化农村改革工作要点》,明确了“8+3”改革任务。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方面,开展农民合作社“空壳社”清理整顿,全市列入市场监管部门经营异常名录的合作社有3803个。已经注销合作社790个,正在注销的761个,规范办社的合作社392个;已整改解除异常的合作社168个。同时,加强农业生产托管试点工作,争取中央资金5600万元在17个县(市、区)开展托管试点。其中,洪洞的“五位一体”农业生产托管模式作为典型连续三年在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训班交 ……此处隐藏2569个字……p style="text-indent: 2em; font-family: 仿宋, SimSun; font-size: 21px;">五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我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虽然拥有一些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但是在系统全面的农业信息服务、农业技术指导、融资担保服务等社会化服务方面我市还处于初级阶段。
三、2020年工作计划
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市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高质量发展为总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特色产业发展、加工产业集群、有机旱作农业推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农村改革、农业环境保护等任务,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推进临汾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迈进。
主要的目标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以上。
一是加快推进特色产业提档升级。继续推进西山以水果、杂粮为主,东山以中药材、杂粮为主,沿汾河平川县市区以粮食、蔬菜、水果为主,以尧都区、霍州市、侯马市等“一区两市”为中心的城郊农业等四大特色农业板块建设,促进特色农业向优势区集中,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50万亩以上,产量达到20亿公斤以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全市杂粮播种面积稳定在95万亩以上;新发展果园2万亩,改造中低产果园4万亩,新发展中药材5万亩;保持常年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8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300万吨左右。
二是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建设。按照楼阳生省长关于建设“十大产业集群”要求,突出抓好农产品加工园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产品出口平台建设,加紧规划布局一批加工转化、技术研发、现代物流、营销贸易、基地建设、品种培育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示范创建一批产业化联合体。力争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超过150亿元,全市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20个以上。
三是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和骆惠宁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在扎实开展耕地质量提升、农水集约增效、旱作良种攻关、农技集成创新、农机融合配套、农业绿色循环等“六大工程”建设的同时,积极打造有机旱作农业品牌、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翼城县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和尧都区苹果、隰县玉露香梨、洪洞县小麦、霍州市谷子、大宁县苹果、蒲县苹果、安泽县樱桃等7个有机旱作封闭示范片建设。加强对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县和示范片项目的日常管理、监督、检查,并做好总结和绩效考核工作,确保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四是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深入落实《临汾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专项行动”,集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持续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示范村创建。重点抓好汾河流经县(市区)的农村“厕所革命”工作。到2020年,全市完成农村“厕所革命”任务21514231座,力争沿汾平川地区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按照“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和“宜居、宜业、宜游”的标准,突出区域特色,整体提升风貌,重点抓好省、市级美丽宜居乡村创建工作,因地制宜打造不同类型、不同特点、不同模式的美丽宜居乡村,推进乡村特色化、景区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五是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继续按照“8+3”的改革要求,持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不断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农村土地确权。扎实做好回头看工作,以化解突出矛盾为抓手,落实各项措施,做好确权收尾工作,做到应确尽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一是按照序时度完成改革任务,并力争位居全省第一方阵;二是加强指导尧都区、大宁县等完成改革任务的县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抓好生产托管工作。抓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工作,督促全面实施。督促抓好试点工作的探索,重点探索建立生产托管信息化平台建设,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探索建立农户与服务组织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互惠互利分配机制,增强和扩大两者之间的互信度和共赢面,提高双方参与生产托管的积极性;探索开展“生产托管+保险”机制,提高农业生产抵御风险能力,解决托管服务双方后顾之忧;探索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托管服务机制,切实解决小农户因缺少劳力“种不了地”“种不好地”的问题。平川县市区每县至少在上述4项改革机制中有2项开展探索并取得进展;10个山区县要围绕生产托管助力脱贫攻坚,探索生产托管方式有效解决山区小农户农业经营更为分散的难题;吉县、隰县等县结合主导产业适当安排试点资金探索林果业生产单环节、多环节或全程托管的模式。适时召开农业生产托管推进会、培训会,把好事做好、做实。
六是扎实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按照“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生态有机”的总思路,持续深入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农膜回收和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工作。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新型肥料替代传统肥料、推进绿色防控区建设、增大统防统治覆盖率、提升秸秆综合利用率等方面下功夫。积极争取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区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推行绿色生产模式,助推全市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幅下降。
农业农村局
2019年10月28日